《雪心赋》第六章<论龙脉行度>
现代文解读
卜则巍 著 董德彰 注
怹烎地理 解读 2025.02.19
图片
第一节 本章内容提要
此章节围绕龙脉行度展开,阐述了观察山水、辨认龙脉、判断吉凶等风水要点,构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风水勘察理论。
一、山水观察要点
观水之重与察脉之难:“水固切于观流,山尤难于认脉”,点明水对风水影响重大,观察水流形态、走向至关重要,而辨认山脉龙脉更是难上加难。龙脉或在茫茫旷野中时隐时现,或于淼淼平湖下潜藏,增加了辨认难度。
二、龙脉特征与吉凶判断
1、秀气相与贵贱地:
“星散孤村,秀气全无半点;云蒸贵地,精光略露一斑”,通过对比说明,星峰分散孤立的地方,难聚灵气;而有云气蒸腾之处,往往是贵地,暗示着龙脉的吉凶贵贱可从这些外在表现初判。
2、呼应与内外关系:
“耸于后,必应于前;有诸内,必形诸外”,指出龙脉前后应相互呼应,内部生气会通过外部形态展现,为判断龙脉走势和穴位提供依据。
3、朝山选择:
“欲求真的,远朝不如近朝;要识生成,顺势无过逆势”“多是爱远大而嫌近小,谁知迎近是而贪远非”,表明在选择朝山时,近朝若有情,比远朝更能快速应验福运,且逆势龙脉有时更具价值,纠正了人们常爱远大朝山的误区。
三、风水判断原则
1、心目合力:
“会之于心,应之于目”,强调风水师需用心领悟理论,用目观察实际地形,二者结合才能准确判断。
2、勿强求特定格局:
“三吉六秀,何用强求;正穴真形,自然默合”,批判了部分风水师只追求龙脉从三吉六秀方位来的片面观点,指出找到正穴真形才是关键,其自会符合风水法度。
3、参究八卦五行与勿被表象迷惑:
“八卦五行,必须参究;浮花浪蕊,枉费观瞻”,说明八卦五行理论对风水判断重要,但要先确定真龙正穴;同时告诫勿被看似秀丽却华而不实的表象迷惑,应寻找实质的风水格局。
四、龙脉变化与气局
1、死绝与生成、旺相与休废:
“死绝处有生成气局,旺相中审休废踪由”,表明龙脉状态会变化,看似死绝之地可能因特定条件重生生机,旺相龙脉也可能因风吹水劫等致休废,需仔细审视。
2、龙脉的起伏与结穴:
“弃甲曳兵过水,重兴营寨”“排枪列阵穿珠,别换门墙”,用比喻描述龙脉行进中,即便有退卸、起伏变化,仍可能在合适处结穴形成堂局。
4、龙脉不佳状态:
“游龟不顾而参差,是息肩于传舍;连珠不止而散乱,似假道于他邦”“滚浪桃花,随风柳絮,皆是无蒂无根,未必有形有气”,指出龙脉若参差不齐、散乱无章,或像被水劫、风吹而失根本,难聚生气,无法形成好穴位。
第二节 原文导读
<论龙脉行度>
水固切于观流,山尤难于认脉。
或隐显于茫茫迥野,或潜藏于淼淼平湖。
星散孤村,秀气全无半点;
云蒸贵地,精光略露一斑。
耸于后,必应于前;有诸内,必形诸外。
欲求真的,远朝不如近朝;
要识生成,顺势无过逆势。
多是爱远大而嫌近小,谁知迎近是而贪远非。
会之于心,应之于目。
三吉六秀,何用强求;正穴真形,自然默合。
八卦五行,必须参究;浮花浪蕊,枉费观瞻。
死绝处有生成气局,旺相中审休废踪由。
弃甲曳兵过水,重兴营寨;
排枪列阵穿珠,别换门墙。
游龟不顾而参差,是息肩于传舍;
连珠不止而散乱,似假道于他邦。
滚浪桃花,随风柳絮,
皆是无蒂无根,未必有形有气。
第三节 原文图及现代文解读 原文:
水固切于观流,山尤难于认脉。
原注:上章言水之关系甚重,固当切于观览,以环抱曲流有情为吉。至于辨脉尤难,故曾氏曰:寻龙之法,看其脉势,显而有形则易见,隐而无形则难明。此利地者,当以审脉为急。时师专在喝形定穴,而置脉不论,其缪甚矣。
怹烎解读:“水固切于观流,山尤难于认脉”是风水学中的一句经典名言,其理论解析如下:
观水之要
水的重要性:在风水中,水被视为重要元素,代表着财富和运势。
观水要点:观察水的流向、形态与走势,如是否环抱有情、弯曲环绕,避免直来直去、横冲直撞穿破明堂或水破天心等。
认脉之难
山脉的复杂性:山脉变化无穷,其走势、形态、起伏等都蕴含着不同的风水信息,需要仔细辨别。
平阳龙的辨认:山地龙相对容易分辨,平阳龙则隐藏于旷野或平湖之下,若隐若现,需要通过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的原则,寻找凸起之地或水的环绕来确定龙脉的位置。
师之语:水之关系重要,固当切于观览,以环抱曲流有情为吉。至于辨脉尤难:脉势显而有形易,但隐而无形则难。
原文:
或隐显于茫茫迥野,或潜藏于渺渺平湖。
原注:此详言认脉之难也。此言迥野之脉,体势不一,有平坡渺渺茫茫如铺毡展席而来者,有田腾层层级级若水之波而来者,有起峰墩如星珠龟鱼而来者,有微微露笔如浮沤袅鸟而来者,皆是地之吉报导涌起,故土亦随之而凸也。其来也两边有水以送之,其止也左右有砂以冲之,且明堂宽正,又得横水之波,穴之外阳远筑,在乎飘渺之间。四围阴砂仅高数寸而已,此皆平洋之贵也。经曰:平夷之地贵有支亦此意也。
淼淼水大貌,此言平湖之脉坦夷旷荡,却是支胧行度,其体若汤中酥,云中雁,灰中线,草中蛇,或沉潜而无形无影,或伏而失迹遗踪,生气行乎其间,微妙隐伏而难见,全在心之智,目之明。以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察其支之所起,辨其支之所终。起则气随之而始。终则气随之而钟,至脉尽水止而界合分明者,此平洋大地也。杨公云:上智寻龙观气脉,眺望高山散踪迹。相边相接下乡村,天迹遗踪细寻觅。气逢水界有住期,如辑悠悠细湍息。平茫大地无影形,如灰拖线要君识。相边相牵寻断绝,尽是杨公真口诀。过村如雁列深云,识时犹似泥中鳖。平洋相并汤中酥,落在平洋谁辨别。又云:平中还有水流波,高水一寸却是山。只为时师眼力汪,到此茫然无奈何。便云无处挪踪迹。直到有山方认得,不知山穷落坪去,穴在坪中贵无敌。
怹烎解读:这段文字主要围绕风水理论中在平洋之地(旷野与平湖)辨认龙脉的困难及方法展开,以下为详细解析:
旷野龙脉辨认
龙脉形态多样:旷野之地龙脉体势丰富,有的如平坡,似铺毡展席般平坦广阔而来;有的像田埂,层层叠叠如水波荡漾;有的起峰墩,仿若星珠龟鱼散布;有的微微隆起,犹如浮沤袅鸟般若隐若现。这些形态各异的龙脉,只要是吉地,地表通常会有相应的隆起。
龙脉特征要点:旷野龙脉行进时,两边会有水伴随,停止处左右有砂护卫,明堂要宽广方正,且得横水相应。穴位外部的阳砂处于缥缈之间,四周阴砂仅高数寸。经典所言 “平夷之地贵有支”,即强调平洋旷野中,龙脉分支的重要性。
平湖龙脉辨认
龙脉隐匿难寻:平湖之地龙脉平坦开阔,属于支龙行度,其形态如汤中酥般柔软难辨,似云中雁般若有若无,像灰中线般隐约,同草中蛇般隐匿。生气在其中微妙运行,难以察觉。
辨认关键方法:需凭借敏锐的心智与眼力,以“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为原则,仔细观察龙脉分支的起始与终结。起始处气随之而生,终结处气随之凝聚。当龙脉尽头与水的边界交汇分明时,便是平洋中的大地。杨公诸多口诀都强调了在平洋中辨认龙脉需细致观察,即便在看似无形无影之处,也要像寻找灰中拖线般去探寻,不能仅因地形平坦就认为无龙脉,实则许多贵穴就隐藏在平洋之中,而不应只在有山之处才寻找龙脉。
图片
原文:
星散孤村,秀气全无半点。
云蒸贵地,精光略露一斑。
原注:平洋之龙涌起平墩,变五星之形。其星形飘散不相联属,孤露无形,以致灵气不聚,全无半点融结之处。山川灵气钟聚,故升而为云,原其理回其气之精凝结于地中,一争清英发露而云上,此极贵之地,而后有精露去蒸之处。《撼龙经》云:寻龙望势须寻脉,云雾多生在龙上。春夏之交与二分,夜望云霓深处觅。云霓先生绝高顶,此是龙楼宝殿定。大微茫云自多生,雾气如多反难记,先寻云气识正龙,却是真龙观远应。亦此意也。
怹烎解读:这段风水论述主要探讨了平洋之地不同地形所蕴含的风水特性,以下为详细解析:
“星散孤村,秀气全无半点”解析
平洋龙形与格局:在平洋地区的龙脉,若涌起的平墩呈现出五星之形,但这些星状形态分散,彼此缺乏联系,孤立地暴露而无特定形态,这种格局被视为不佳。
风水寓意:从风水角度看,这样的布局意味着灵气无法聚集,没有形成融结吉穴的条件,不具备良好的风水秀气,难以带来富贵等运势。
“云蒸贵地,精光略露一斑”解析
贵地的自然现象:当山川的灵气高度聚集时,会蒸腾上升形成云。其原理是地中的气之精华凝结,部分清英之气散发,使得云气升腾。只有在极为贵气的地方,才会出现这种云气蒸腾的景象。
判断龙脉依据:《撼龙经》提到,寻龙望势要注重寻脉,云雾多生于龙脉之上。在春夏之交和春分、秋分时节,夜晚观察云霓浓厚之处,往往能发现龙脉踪迹。若云霓先出现在极高的山顶,此地很可能是龙楼宝殿所在的尊贵之地。虽然有些微茫之处云气较多,但雾气过多反而难以辨认。首先通过云气来识别真正的龙脉,确认真龙后还要观察远方的呼应。这表明云气的状态与分布是判断贵地龙脉的重要依据,云蒸之处大概率是风水贵地,精光已通过云气有所展露。
原文:
耸于后必应于前,有诸内必形诸外。
原注:凡寻龙捉脉,后有峰峦符合而来者,前必有峰峦拥合而拱,此前后之照应也。经云: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家宝经云:阴阳真气者,游于土皮之下,故曰气藏土内,谓之内气。水流土外,谓之外气。外者,个字三叉分合之意也。有其内则其形见于外,故内外相符也。
怹烎解读:这段风水论述围绕龙穴的前后呼应以及内外气的关系展开,体现了风水理论中整体关联性与气形相应的观念,以下为详细解析:
“耸于后,必应于前”解析
寻龙捉脉中的呼应关系:在寻找龙脉、确定穴位的过程中,如果山脉在后方有高耸的峰峦依次排列、相互契合地延伸而来,那么按照风水理论,前方必然会有峰峦聚集、相互簇拥且呈拱卫之势。这种前后峰峦之间的相互呼应,是判断龙脉走势与穴位吉凶的重要依据。
风水意义:这种前后呼应的格局被认为是一种吉利的象征,它体现了一种和谐、完整的态势,表明此地的龙脉生气贯通,具有良好的气场环境,有利于形成风水佳穴,能够为居住者或葬者带来福运。
“有诸内,必形诸外”解析
内外气的概念:按照风水理论,内气是指阴阳真气在土地内部游动,蕴藏于土皮之下,是地脉生气的核心部分。而外气则通过水流以及土地表面的地形特征来体现,具体表现为 “个字三叉分合” 之意。“个字” 指山脉从主脉分出的形状类似 “个” 字,“三叉” 指水流的分支与汇合形态,这些外在的地形水流特征反映了外气的运行。
内外气的关系:“有诸内,必形诸外”表达的是内部的气与外部的形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内部蕴含的生气会通过外部的地形、水流等特征表现出来,也就是内气萌生,外气成形。这种内外相符的关系,为风水师判断地下是否蕴藏生气、是否存在吉利的龙脉和穴位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观察外在的地形地貌、水流走势等表象,风水师可以推断内部生气的状况,从而确定风水的吉凶优劣。
师之语:后有峰峦拥从而来,前必有峰峦拥从拱应。有诸气内藏必有萌生诸外形。
原文:
欲求真的,远朝不如近朝。
要识生成,顺势无如逆势。
原注:远朝乃众山众向之朝,近朝乃本身特配之朝。敬远朝虽然尖秀,不如近朝方员有情向。近朝福应之速,远朝福应之迟。蔡氏曰:若要发福急,定是近朝山。如无近朝,亦当远对,乃审其特与不特。杨公云:朝山亦自有真假,若是真朝特来也。如或假时山不来,徒爱尖员巧如画。
怹烎解读:
“欲求真的,远朝不如近朝”解析
朝山概念:在风水理论中,朝山是指穴前远方与穴山相对的山。其中,远朝是众多山峰共同形成的朝向,范围较广、距离较远;近朝则是与主穴本身特别匹配、距离较近的朝山。
优劣比较:远朝的山峰虽可能尖秀,但近朝因距离主穴近,若呈方形、圆形且有情地朝向主穴,更具风水价值。近朝能使福运快速应验,远朝福运应验则较慢。蔡氏强调 “若要发福急,定是近朝山”,点明近朝山在快速带来福运方面的优势。即便没有理想近朝,也应审视远朝,看其是否独特出众。杨公也指出朝山有真假之分,真朝山会特别前来,若为假朝,山虽看似尖圆如画却无实际助力。
“要识生成,顺势无如逆势”解析
顺势与逆势含义:顺势指山脉、水流等地理形势顺着常规方向延伸流动;逆势则是与常规方向相反或形成独特扭转。
风水判断:在判断风水格局的生成(即自然形成且吉利的状态)时,逆势格局往往更具价值。逆势的山水形态,被认为更能凝聚生气,展现独特的风水能量,相比顺势更有可能形成上乘的风水宝地,不过对其判断和把握难度也更高,需要风水师具备深厚专业知识与敏锐观察力。
师之语:欲求真结之地,远朝山不如近朝山。要识格局生成优劣,顺势不如逆势之优。
原文:
多是爱远大而嫌近小,谁知迎近是而贪远非。
原注:远朝高大人多贪之,近案低小人所不欲。近虽低小而有情,故曰迎近是也。远朝虽高大而无意,故曰贪远非是也。
怹烎解读:这段风水论述主要批判了一种常见的对朝山判断的误区,强调应以朝山的“情意”而非单纯的大小来判断其风水价值,以下是详细解析:
常见误区:大多数人在看风水时,往往喜爱追求远大的朝山,嫌弃近案低矮狭小。因为高大的远朝山从视觉上更具冲击力和吸引力,容易让人觉得其气势磅礴,风水更佳。而近案相对低矮,在外观上不够显眼,所以不被人们看好。
正确判断:然而,真正关键的并非朝山的大小,而是其与穴位的 “情意”。近案虽低矮狭小,但如果它与穴位之间呈现出有情之态,比如山体圆润、朝向穴位,仿佛在迎合、呼应穴位,那么它就是风水上的优质朝山,即“迎近是也”。相反,远朝山即便高大雄伟,但如果它与穴位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呼应关系,显得“无意”,对穴位没有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那么即便追求它也无济于事,即“贪远非是也”。这段论述提醒风水师及相关人士,在判断朝山风水价值时,不能仅以大小论优劣,而要深入观察其与穴位的内在联系和情感呼应。
师之语:多是爱远大朝山而嫌近小朝山,谁知迎近是,而贪远非。
原文:
会之于心,应之于目。
原注:寻龙捉脉,竭尽心思以察其理,极目力以审其精。心得会而应于目。
怹烎解读:这段风水解析强调了在探寻龙脉过程中,心与目的协同作用,是风水实践中重要的操作理念与方法指引:
“会之于心”:在寻找龙脉、把握地脉走势的过程中,风水师需要全身心投入,殚精竭虑地思考、研究风水理论与相关原理。要深入理解山脉走势、水流形态、地形地貌等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气场与风水格局。这要求风水师对风水理论有深厚的积累和深刻的领悟,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而是能融会贯通,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在心中构建起对风水格局的精准判断体系。
“应之于目”:在用心思考的同时,还需充分运用敏锐的观察力,凭借眼睛仔细审视地形地貌的每一处细节。从山脉的起伏、蜿蜒的形态,到水流的缓急、走向,再到周边环境的各种特征,都要尽收眼底,并通过观察来验证心中所领悟的风水理论。例如,心中知晓龙脉走势应符合某种规律,通过眼睛观察实际地形是否与之相符,若发现异常之处,需进一步思考判断其对整体风水格局的影响。只有心与目相互配合,才能准确地把握龙脉的精髓,找到真正的风水宝地。
原文:
三吉六秀,何用强求。
正穴真形,自然默合。
原注:三吉者,亥震庚也,以峦头之贪巨武为三吉。六秀者,艮丙巽辛兑丁也。今时师寻龙捉脉,以罗经格之以龙,符合六秀方来,便云合得六秀,或经三吉上来,便云合得三吉,谓是真龙。殊不知,垅龙以跳跃起伏为贵,支龙以牵连屈曲为美,何必强求三吉六秀也。如得真形正穴,证应分明,自然暗合法度也。
怹烎解读:这段风水论述着重指出风水判断不应局限于特定的 “三吉六秀” 条件,而应更关注正穴真形,下面为你详细解析:
“三吉六秀,何用强求”
定义阐释:“三吉”所指,一说为亥、震(对应方位卯)、庚三个方位;从峦头学角度,又将九星中的贪狼、巨门、武曲视为“三吉”。“六秀”指的是艮、丙、巽、辛、兑、丁这六个方位。
批判僵化观点:当时一些风水师在寻找龙脉时,过于依赖罗盘,仅依据龙脉是否从“六秀”方位来,或是否经过“三吉”方位,就判定其为真龙。这种判断方式过于机械和片面。实际上,龙脉形态多样,对于垅龙而言,其贵在能呈现跳跃起伏之态,展现出灵动与活力;支龙则以牵连屈曲为美,体现出蜿蜒柔和的特质。所以,不能仅仅凭借是否符合“三吉六秀”来判定龙脉的优劣,不应强求这一条件。“正穴真形,自然默合”
正穴真形的内涵:“正穴”是风水气场凝聚的关键所在,是能给人带来福泽的理想穴位。“真形” 则强调穴位周边地形地貌自然形成的、符合风水格局要求的形态,比如龙虎砂能够对称环抱穴位,如同左右护卫;案山高低适中且向穴位呈有情之态;明堂开阔平坦,能聚气藏风等。
自然契合风水法度:当找到的地方具备正穴真形,并且周边环境的各种证应清晰明确,如山水之间的呼应恰到好处、地势起伏变化符合风水原理,那么此地自然就与风水的法度相契合。这表明,在风水实践中,应更注重实地对地形地貌的细致观察和综合判断,找到自然形成的优质风水格局,而不是一味执着于 “三吉六秀” 这种固定模式。
师之语:一说亥震庚为三吉,一说贪武巨为三吉。六秀为艮丙巽辛兑丁。有时师认为龙从三吉六秀来方是真龙,这不正确,不必强求三吉六秀。如得真形正穴,证应分明,自然暗合法度。
原文:
八卦五行必须参究,浮花浪蕊枉费观瞻。
原注:山分八卦而阴阳殊途,星分五行而变化不一。其星卦之作用,兼乎穴中,必先有真龙正穴,然后方可兼之。《黑襄经》云:用卦不用卦,卦向穴中作,时师专用卦,用卦还是错。浮浪者,虚花秀而不实之谓也。此言轻浮之脉,多是虚结伪蕊。细观无真结,此是花假穴,故曰枉费观瞻。
怹烎解读:这段风水论述主要强调了在风水实践中对八卦五行深入探究的必要性,同时提醒避免被虚假的风水表象所迷惑,以下为详细解析:
“八卦五行,必须究”
理论基础:风水理论中,山脉依据八卦进行划分,不同卦象代表不同阴阳属性和方位,阴阳由此走上不同路径。而星体根据五行分类,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不同星体形态与变化规律。这些八卦五行理论是风水判断的重要依据。
运用要点:八卦五行的作用需结合穴位来考量。但前提是必须先确定有真龙正穴,在此基础上才能合理运用八卦五行理论辅助判断。正如《黑囊经》所云 “用卦不用卦,卦向穴中作,时师专用卦,用卦还是错”,强调不能单纯依赖八卦理论,而忽视了实地真实的龙脉和穴位情况。只有在找准真龙正穴的基础上,恰当运用八卦五行,才能准确判断风水格局。
“浮花浪蕊,枉费观瞻”
虚假表象特征:“浮花浪蕊” 指的是那些看似秀丽,却华而不实的风水表象。这里说的是轻浮的龙脉,大多只是看似有结穴之象,实则为虚假的 “花假穴”。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地方并没有真正形成能汇聚生气的结穴。
避免误判:风水师在实地勘察时,不能被这种表面的秀丽所迷惑。若仅依据这些虚假表象就判断为吉穴,那便是白费功夫。必须仔细甄别,透过表象看清本质,找到真正具有风水价值的真龙正穴,而不是被 “浮花浪蕊” 般的虚假景观误导,做出错误的风水判断。
原文:
死绝处有生成气局,旺相中审废踪由。
原注:龙脉博皮换骨而闪迹偷踪,形隐不离,若云死矣。若忽然有星辰扶救,又谓之死而逢生。一说谓木星在西方受制,故早死绝,得水星符合送以生之,又得堂局完聚,此死中而又生之意也。
龙脉降势虽然若旺相,其中不瘦削孤单。但或风吹水劫,崩洪气散,休废之患也。轻则前去结地亦轻,重则不结也。一说如木星在东方,本旺相,被金星制之,亦休囚也,故宜审其由矣。
怹烎解读:这段风水内容主要阐述了龙脉在不同状态下的气局变化及相关判断要点,具体解析如下:
“死绝处有生成气局”
龙脉的生死转化:龙脉行进过程中会有博皮换骨、闪迹偷踪的情况,形态隐匿,看似已 “死”。但如果突然出现星辰来扶救,比如木星在西方本为死绝状态,若有水星与之符合并护送,且堂局完聚,就会形成死而逢生的气局,这体现了风水上气局的变化和生机的转机。
气局的形成因素:堂局完聚是死处有生气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它能汇聚生气,与扶救的星辰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原本看似死绝的龙脉重新具有风水价值。
“旺相中审休废踪由”
旺相中的隐患:龙脉降势若呈现旺相,一般是好的态势,但也不能仅据此判断。若存在风吹水劫、崩洪气散的情况,就会出现休废之患,即使有旺相之态也会大打折扣,轻的话会使前去结地的力量变弱,重的话就无法结地。
五行克制的影响:以五行理论而言,如木星在东方本是旺相状态,但要是被金星克制,就会变成休囚状态。所以在判断龙脉旺相时,要仔细审视是否存在五行相克等导致休废的因素,不能只看表面的旺相。
师之语:死绝处有旺相气局,旺相中审休囚踪由。
原文:
弃甲曳兵,过水重兴营寨。
排枪列阵,穿珠别换门墙。
原注:龙脉之退卸,如弃甲曳兵而走妖,龙身或带粗恶之石,尖利之杀如甲兵。然攸忽脱卸兵甲,穿田渡水再起峰坡,结成堂局,能如弃甲曳兵而弃兴营寨乎?
《寻龙经》云:凡有好龙为干去,支龙尽处有旗枪。旗枪也是星峰作,员净尖方高更卓。就中寻穴穴却无,干去未休枝早落。此言龙脉发势之处,多是一起一伏,如连珠星,再立堂局,以成天地,或曰别换门墙。
怹烎解读:这段风水论述通过形象的比喻阐述了龙脉走势变化与结穴的关系,展现了风水格局中龙脉动态的关键要点,具体解析如下:
“弃甲曳兵,过水重兴营寨”
龙脉退卸与再起:这里用“弃甲曳兵”来形象地比喻龙脉在行进过程中的退卸状态。当龙脉呈现出这种状态时,龙身可能会带有粗恶之石、尖利之煞,如同军队丢弃铠甲、拖着兵器狼狈逃窜。但如果突然摆脱这些不利因素,穿过田地、渡过水流之后,重新涌起峰坡,形成堂局 ,就如同军队重新扎营,再次焕发生机。这表明龙脉并非一成不变,即使在看似不利的退卸阶段,也可能在经过特定的地理环境变化后,重新具备形成良好风水格局的条件。
风水格局转变:这种龙脉的变化过程对风水格局有着重要影响。原本带有煞气相的龙脉在经过“过水”等转换后,重新兴起的营寨般的堂局,有可能成为生气凝聚之处,是风水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龙脉变化节点。
“排枪列阵,穿珠别换门墙”
龙脉起伏与堂局变化:依据《寻龙经》,龙脉发势时常常呈现一起一伏的状态,如同连珠星。“排枪列阵” 描绘了龙脉发势时星峰排列如军队排枪列阵般的气势。龙脉在这样的起伏行进中,到了支龙尽头可能会出现旗枪般的星峰,这些星峰形状圆润、干净、尖方且高大卓越。在这个过程中,龙脉会重新确立堂局,形成新的天地,就像 “穿珠别换门墙”,意味着风水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
结穴判断要点:这种龙脉的起伏变化对于判断结穴位置十分关键。尽管在某些看似有星峰的地方可能找不到穴位,但这是因为龙脉主干还在继续前行,而分支过早落下。风水师需要通过观察龙脉如排枪列阵、穿珠般的走势,准确把握龙脉的动向,从而判断真正的结穴之处,识别风水宝地。
师之语:龙身带石如甲兵,忽脱甲穿田渡水,再起峰坡结成堂局,岂不像弃甲曳兵而重兴营寨?龙脉发势之处,多破军廉贞高耸如排枪列阵,一经跌断再起如穿珠,再立门庭以成新堂局,故说别换门庭。
图片
原文:
游龟不顾而参差,是息肩于传舍。
连珠不止而散乱,似假道于他邦。
原注:参差长短不齐之貌,传舍邮驿也。龙行于此,如游龟之产,参差不齐,星峰散乱,则堂局未结。但如负担之重,暂息肩于邮传之舍,而气脉终不聚于斯也。
边珠云脉之断而复续,续而复断,散而不聚也。假道他帮言,过脉偷迹,由此而别结堂局于他处,意不钟此是也,譬若晋大夫苟息,假道于虞,以伐号为。
怹烎解读:
形象描述:“游龟不顾而参差” 描绘出一种如龙脉走势像游动的龟一样,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这里的 “参差” 强调长短、高低不一致,缺乏规整性。
风水寓意:“息肩于传舍”,“传舍”即古代的邮驿,供行人短暂休息之处。此句寓意着龙脉在此处的状态,如同背负着重担之人暂时在邮驿歇脚,并非气脉汇聚之地。因为龙脉走势参差不齐、星峰散乱,没有形成完整、凝聚的堂局,所以难以在此处形成真正有价值的风水结穴,只是龙脉行进中的一个短暂停留点。
“连珠不止而散乱,似假道于他邦” 解析
特征说明:“连珠不止而散乱”指龙脉像连珠一样断断续续,虽有延续却呈现出分散、不集中的态势。“连珠”本是龙脉行进中一种起伏连贯的形态,但此处强调其散乱无序。
风水解读:“似假道于他邦”用“假道”作比喻,就像晋国大夫荀息借道虞国去攻打虢国,只是路过此地,并非目标在此。意味着这种看似连珠却散乱的龙脉,只是气脉经过此处,并未在此凝聚,而是会在别处另结堂局,此处并非真正的风水宝地所在。
师之语:龙行如游龟参差不齐,星峰散乱堂局未结,只是暂时卸担息肩于邮传之舍。脉断断续续,意不在此,而在他邦。
原文:
滚浪桃花,随风柳絮,
皆是无蒂无根,未必有形有气。
原注:龙被水劫,故比之如轻薄桃花,随水逐流之义。脉被风吹,故比之如柳絮,随风而舞之意。此皆失其本源而无根,又何有正形生气而堪作穴乎?
怹烎解读:这段风水论述以“滚浪桃花”和“随风柳絮”作比,形象地说明特定龙脉状态下缺乏结穴条件,难以形成优质风水格局,具体解析如下:
以“滚浪桃花”喻龙被水劫
比喻形象:“滚浪桃花”描绘的是桃花在水中随着波浪翻滚漂流的情景。在风水里,这用来比喻龙脉受到水的冲涮、侵蚀,如同桃花被水裹挟,失去自身的稳定性和主导性。
风水寓意:水对龙脉而言,若冲涮太过,会破坏龙脉的完整性和生气的凝聚。就像桃花离开枝头,随波逐流,失其根本,这样的龙脉难以承载稳定的生气,不具备形成良好穴位的基础,无法为风水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以“随风柳絮”喻脉被风吹
比喻形象:“随风柳絮”展现的是柳絮轻盈,毫无自主地随风飞舞的画面。在风水语境中,这象征着脉受到风的影响,飘忽不定。
风水寓意:风对脉的吹拂,使得脉气无法聚集,四处飘散,如同柳絮在空中毫无方向地飘荡,没有根基。这种情况下,脉失去了凝聚生气的能力,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正形和足以结穴的生气,不能形成有效的风水穴位。
师之语:总体而言,这段论述强调了龙脉和脉气稳定、凝聚的重要性,若如“滚浪桃花”“随风柳絮”般失其根本、散乱无依,就难以形成有价值的风水格局。
本章完,下一章<论龙穴真假>,若从此悟获真知,敬请关注本馆号,更多精彩内容继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